纳入失信名单、常态化强制措施、实行司法救助、网格员协助执行……今年以来,峡江县法院在破解执行难题方面不断探索新举措、谋划新思路、寻找新亮点,执结各类案件384件,执结率达74.94%;案件执结标的额5523.65万元。
峡江法院法官抓“老赖”
构建曝光网络促被执行人履执
“我过来帮我朋友交钱了,你们赶快把他的失信撤了吧,他现在买房子都不能按揭,没办法结婚。”2017年8月7日一上班,一名被执行人郑某委托其朋友带着执行款来到峡江法院执行局“求情”。
近年来,峡江县法院积极构建曝光网络,法院电子大屏幕上滚动公布着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不定期在人群密集区张贴公告,并充分利用自媒体效应,利用微信分期曝光80名“老赖”。同时,联合各乡镇网格员,对失信人员进行密切关注,今年已有23名被执行人为此主动来法院履行义务。
与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措施相结合,该院还采取了限制被执行人出境、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等措施,督促其履行。
强制执行形成高压态势
“对于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要敢于使用强制措施,要善于使用强制措施,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峡江县法院对执行工作定下的原则。
2015年12月,申请执行人熊某与被执行人倪某合伙协议纠纷一案,判决生效后,倪某拒绝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由于倪某常年在外,且经调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无奈之下只得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直至2017年8月7日,执行局接到线索,被执行人倪某在为其买的大货办理车检,执行干警赶赴现场将被执行人倪某拘传至法院,经多次沟通,倪某拒不承认有能力履行法律义务,遂将被执行人倪某拘留至吉安市看守所。第二天,被执行人倪某就通过看守所联系家人将执行款给付完毕,该案得以顺利执结。该院与公安机关联动,形成执行合力,建立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点对点”专线,同时严厉打击拒执行为。
司法救助为当事人“解困”
“我马上就要去医院做手术了,可是治病已经把钱花得差不多了,这怎么办啊?”家住水边镇的聂某一家急得团团转。
2015年10月4日,龙某驾驶无牌三轮摩托车与聂某丈夫驾驶的无牌二轮摩托车搭载聂某相撞,造成聂某受伤、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法院判决龙某赔偿各项费用数十万元。判决生效后,龙某未履行义务,聂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被执行人龙某已经中风丧失行为能力,且家境贫困,根本就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眼看临近手术,聂某到处筹钱,当她知道被执行人龙某的情况后,便不再对本次执行抱有期望,但是她没想到,执行法官们一直惦记着她家的难处。今年3月,执行局联系聂某告知申请司法救助的相关事宜,并告诉她:“这笔钱是国家专门用于救助的专项资金,对于案件本身,虽然面临困难,但法院将尽最大努力为你们执行兑现。”张某舒展了眉头。
对部分因被执行人经济困难、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申请执行人又急需经济帮助的案件,峡江县法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并针对民事执行案件司法救助建立了司法执行救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申请执行人的生活困难。
网格员协助破解执行难
今年9月,因行政非诉一案被纳入失信的游某在外务工回家,该片区乡镇网格员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劝说纳入失信、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弊端,最终促使案件的顺利执结。
按照最高法“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安排,峡江县法院运行“执行网格化”工作新机制,通过与县政法委沟通、衔接,在8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协助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通知》;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员熟民情、社情的优势,实现基层村(杜区)治理与法院执行工作之间的信息互通,推动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法院执行工作的衔接机制。通过建立网格员综治管理群,与乡镇网格员进行信息交流,有效缓解了执行难的找人难等问题。
文/图 龚晓兵、王威、记者程爱娣
版权申明及版权保护 赣ICP备09008939号-2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西日报传媒大厦15楼
邮编:330038 电话:0791-86847086 邮箱:jxfazhiwang@163.com
新法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9 jxlaw.com.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