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官,这边的长是6.3米,记录下来了吗?好的,那我就在这边2.1米的位置立桩了。”层层的稻子中传来有测量人员的声音。
“我记录好了,你要不等一下,看看双方选择2.1米的位置还是4.2米的位置。你们双方有什么意见吗?”在田埂上的周法官边回应着稻田里的声音,边抬头用眼光问询当事人。近日,广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周法官带领执行干警,在排山镇付家棚山道田间,现场丈量田地的场景,最终成功执结了一起姐妹田地产权纠纷的案件。
记者了解到,广丰区排山镇付家棚村的赖氏两姐妹,父母均已过世,也无其他兄妹,二人感情向来不错,可是前不久因为2.5亩的土地承包田,发生争执,最终对簿公堂。
惹事的2.5亩土地承包田
父母在世的时候,家中大姐已经出嫁,户口也已经迁出,妹妹与父母三人以家庭形式在村里承包2.5亩土地,并取得了承包经营权证。后来她将户口迁出,父母也相继过世。2011年,大姐将户口迁回村里,并且开始耕种家中的2.5亩承包地。2016年,当妹妹要求收回该承包地时,赖大姐不同意了。
赖大姐说,这2.5亩的责任田是连同她四人共同参与承包,并且一直是她在服侍母亲,她的户口也早已经迁回村里,所以父母承包责任田应该由她继承,由她进行耕种,赖小妹只能得四分之一的承包田。
在农村,2.5亩的承包责任田面积并不小,而且还涉及父母的遗产问题,因此姐妹双方各有坚持,在村居干部的多次努力下,调解仍未果。赖小妹便一纸诉状将赖大姐告上法院。
多方调解未果,法院开庭审理
当主审程法官拿到案件时,希望赖氏姐妹能够协商解决此事,以免伤了姐妹和气,因此积极走访当地村委会,与村干部一起去做赖氏姐妹的思想工作,并发动乡邻的力量一起劝导她们。无奈的是,双方一直没有能和解。在庭审时,赖小妹拿出了当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证实了这2.5亩地当年的承包人为其父母与她三人,并提供当年赖大姐户口迁出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证明其当年已经承包了他村的1.92亩土地的事实。
经审理查明,赖小妹与其父母所在的自然村,本来人均承包地面积为0.8亩,但因田地等级不同,数量会有适当的调配,所以才有了最终的2.5亩承包地。赖大姐曾经因为建房需要,用了0.2亩责任田与他人调换地基,对此,赖小妹并无异议。最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相关法律问题解释的规定,判决原告赖小妹享有家庭承包土地三分之二的经营权,被告赖大姐享有家庭承包土地三分之一的经营权。
土地划分难题,执行法官来解判决书下来了,但是面对这2.5亩责任田,如何将它划分成两份又成了一道难题。这2.5亩责任田并不是连片的良田土地,它由四份大小不一的土地组成,面积最大的1.2亩有余,最小的不到0.4亩,面对这种情况,姐妹俩闹起了别扭,双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于是,她们再次来到了法院,走到执行局,申请对田地进行划分。
负责案件的周法官为此三番两次跑去村里,与村干部一起去赖氏姐妹家里做思想工作,让乡邻共同参与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每一份土地都按1:2的比例进行划分。最终,执行干警在田地里,与专业测量人员一起,精准测量,均衡划分田地,赖氏姐妹终于满意,此案方得以执结。
版权申明及版权保护 赣ICP备09008939号-2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西日报传媒大厦15楼
邮编:330038 电话:0791-86847086 邮箱:jxfazhiwang@163.com
新法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9 jxlaw.com.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