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执行 >> 法院要闻

        执行法官因案施策 破解积案化解顽疾

        签发日期:2017年09月22日 15:18     编辑:刘宇琦    
        来源:中国江西网    

          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要懂得因案施策,如若强行将被执行人予以拘留很可能得不偿失。近日,袁州区法院执行法官通过巧妙的强制执行手段,成功执结一起合同协议纠纷案。

          申请人刘某与被执行人杜某因合伙协议纠纷诉至袁州区法院,2015年3月24日经袁州区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杜某欠刘某47000元,刘某自愿放弃7000元,剩余款项40000元杜某应于2015年9月24日前偿付给刘某,案件受理费244元,由杜某承担。

          2015年10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袁州区法院依法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并对财产进行查询。经查,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存款、车辆、不动产等信息,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2016年2月4日,被执行人杜某被拘传至法院,杜某称自己目前经济困难,并患有肾结石,目前还在治疗,难以一次性还清欠款,并于当日支付5000元,承诺每年还款5000元,直至全部还清。但申请人刘某不同意,称履行期限太长,要求法院加大执行力度。6月20日,袁州法院依法将被执行人杜某纳入失信名单。

          同年7月份,法院对杜某的银行存款重新进行网络查询,发现杜某一张工行银行开上有15000余元,为避免打草惊蛇,法院先进行网络冻结,再与杜某联系,商量还款事宜。然而,杜某留存的手机号一直未能接通并与法院玩起了“消失”。

          “法官,我恳请你将我从失信名单中移除吧。”2017年9月20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被执行人杜某带着剩余的欠款来到法院,将其交到执行法官手中。

          当日下午,申请人刘某来到法院领取了35244元的余款,并对法院执行法官竖起了大拇指,案件就此顺利执结。


        专题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