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行政机关推诿敷衍该怎么办?去年8月,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宜春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心出台《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机制的意见》,将久拖不决的“老问题”作为重点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推动解决了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12月22日,宜春市人民检察院几名检察官驱车来到袁州区西村镇国桥村,查看该村境内的袁河下游湿地及河滩是否修复到位。
检察官陈伯平告诉记者,去年,有群众拨打宜春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此地有人非法采砂。
为了一探究竟,检察干警决定开展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等方式,他们发现在西村镇国桥村、山背村交界的袁河沿岸,有人用施工围挡将国桥村袁河南侧的湿地、荒地及河滩围住,并通过挖掘机采挖砂石,现场已形成大面积矿坑,严重破坏袁河岸线。检察干警随后通过进一步跟踪调查,确定袁州区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以农业开发的名义,行非法采砂之实,并确定该合作社非法采砂面积约55亩,开采砂石超过6万吨。
今年1月7日,宜春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以及自然资源、水利、河长办代表参加,进一步厘清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分别向宜春市自然资源、水利部门发送“检察建议书”,并与市河长办挂牌督办该案。
今年10月24日,该合作社负责人谢某因犯非法采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3个月,缓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上缴了全部违法所得。
据陈伯平介绍,2022年,宜春市人民检察院已立案非法采矿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0件,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10万余吨,恢复治理林地、耕地、湿地197.4亩,助推了自然资源等重点行业领域治理。同时,该院主动加强与河长办、公安机关的沟通,紧盯案件反映出的两法衔接不畅、信息共享不够等问题,牵头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长(林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从源头预防非法采矿的发生,以保护秀美生态环境。
全媒体首席记者刘宇琦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