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投稿邮箱:fazhijxw@126.com
              
        法治江西网LOGO
         
        首页  权威发布  法治动态
        专题  高层声音  法治访谈
        普法教育  法治文化  法治大讲堂
        法律服务  法规查询  普法多媒体
        科学立法  公平正义  守法诚信
        法治政府  平安创建  法治社会
        南昌 | 景德镇 | 萍乡 | 九江 | 新余 | 365bet体育注册开户_mobilegame365_英国最大赌博365网站 | 赣州 | 宜春 | 上饶 | 吉安 | 抚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江西网  >  法治人物

        廖喜玉:争当枫桥经验践行者

        29年调处各类纠纷5000余起 当选司法部第二批全国人民调解专家

        2019-03-04 10:15:57    编辑:黄婉琼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法治江西网讯 最激动的“观察员”、“最牛调解员”、“热心肠”廖大姐……这是自江西打造《金牌调解》栏目来,廖喜玉“火”了以后收获的一些头衔。

          廖喜玉是基层调解战线上的“老兵”,1990年起至今,不管是在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司法所工作,还是退休后在江西金牌调解人民委员会,都有她忙碌的身影。29年来,经她调解的各类纠纷达5000多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5%,解决了几百位老人的赡养难题,帮助一千多对闹离婚的夫妻重归于好。

          今年1月30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廖喜玉被司法部选聘为第二批10名全国人民调解专家。廖喜玉说:“我要发挥起模范表率作用,带动一大片,争当新时代基层调解战线枫桥经验的践行者。”

          廖喜玉

          ●1962年12月出生

          ●江西金牌调解人民委员会首席调解员

          ●自1990年10月调入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司法所工作以来,历任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所长等职

          ●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刑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工作者”和“江西省十大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只要有纠纷就冲到最前线

          1990年,能歌善舞的廖喜玉从一名文化站站长转为临川区司法局荆公路街办司法所,担任司法助理员。从花团锦簇的舞蹈世界走进了剑拔弩张的矛盾中心,很多人不解廖喜玉为何要选择这一步,更不解此后有多次可以调走的机会她却都婉言谢绝了。

          到职不久的一天,辖区两户人家发生纠纷找到她。甲家的狗咬到乙家的小孩。对于解决方案,两家人争执不下。双方都叫了人,做了“交战”准备。经过几个回合的调解,问题仍没解决,有人劝导廖喜玉,让他们去走司法程序解决吧。她一听不干了,“不行,那司法所调解室不是白设了吗?”一个星期后,在廖喜玉多次调解下,事情圆满解决。两家人分别给她送锦旗。

          从调处第一起纠纷起,廖喜玉就深谙调解工作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和意义,并深切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调解”二字已经渗入到廖喜玉的血液,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纠纷,廖喜玉便放下一切冲到最前线。

          2009年5月,廖喜玉应邀在深圳市政法部门作巡回工作报告。在回抚州的火车上,她遇到了一起纠纷事件:一名男青年在上厕所时没有关紧门,另一男子以为没人便用脚踹开厕所门,不料将男青年的门牙磕掉了。两人由口角升级至肢体冲突。廖喜玉见状,立即只身冲上前去,结果在混乱的打斗中被打中了左脸。廖喜玉忍痛亮出法律服务工作证。经过20分钟的调解,此事彻底平息,车厢内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为安抚受伤的男子,她从自己的口袋掏出了300元钱给对方,感动得对方连声言谢,廖喜玉笑着说:“别谢了,这是一个人民调解员应该做的。”爱心助人是廖喜玉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宝之一。调解对象多属于遭遇困难、家庭贫困的弱势群体,无论来自何地、认识与否,廖喜玉都会倾力帮助。有的是钱,有的是物,据统计她先后帮助调解对象160余人,资助资金5.8万多元。

          调解是工作更是责任

          曾经有两个在菜市场卖菜的妇女因抢占摊位大打出手。甲某死死地揪着乙某的头发,乙某把甲某的手咬得鲜血直流。因这起事件菜市场的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廖喜玉买菜路过此地,见此情景,她主动上去调解。看到甲某手指鲜血直流,她从自己的衬衣上撕下一条布为其包扎伤口,令甲某感动不已。接着又安抚乙某赶紧把菜卖完。分别安置好两人,她逐一上前问明事情缘由,耐心做两位妇女的说服教育工作,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调解,两人达成和解,后来还成了好姐妹。事后,甲某送了一面锦旗,乙某写了一封感谢信。

          “我觉得调解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当我看到当事人哭哭啼啼而来!通过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打开了他们的心结,化解了多年的积冤!当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时,觉得特有成就感、特别快乐!”廖喜玉说。从事司法行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廖喜玉共调解民间矛盾纠纷4600多起,化解140多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有事就找廖喜玉,找廖喜玉就没事”,成了当地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

          走上荧屏形成“廖式风格”

          为了让群众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人民调解法》和人民调解工作,省司法厅和江西电视台合办了《金牌调解》栏目。2011年3月,我省首档调解栏目《金牌调解》首次与观众见面。

          当时退休不久、拥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廖喜玉被省司法厅推荐参与节目录制,她因顺利通过“暗中试镜考核”而被栏目组相中,在《金牌调解》栏目担任观察员。自此,廖喜玉每期必到。当年4月,廖喜玉“转正”为调解员。

          廖喜玉在电视屏幕中展示的富有感性色彩的“廖式调解风格”引起了观众的广泛热议,有的观众给她冠上了“最激动的观察员”、“最牛调解员”的头衔。

          “理性的问题感性化处理,感性的问题理性化处理”,这正是廖喜玉的调解绝招。廖喜玉说,在节目中开展调解工作时,她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在家乡工作时面对的调解当事人,觉得当事人就是自己的父老乡亲,于是情不自禁地和当事人一起担忧、着急、激动,和当事人一起忧伤落泪,陪当事人一起开怀大笑。或许,正是这些真性情的言行,被部分观众认为是“主观”、“冲动”和“情绪化”的表现。

          正是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爱,廖喜玉被聘为调解员、观察员一干就是7年。《金牌调解》栏目的录制工作十分辛苦,虽然每期节目的播出时长为45分钟,但是现场调解一场一般要花3个小时左右,时间长的要8个小时,有时一天要录制3场。虽然很辛苦,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全身心投入调解。自2011年3月担任《金牌调解》人民调解员以来,廖喜玉开始走进全国大众视野,其调解风格深受当事人和广大观众喜爱。

          当名副其实的调解专家

          曾有一对陕西的兄弟,因拆迁款的分配产生矛盾,上过法庭打过官司都没有解决好。在朋友的建议,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金牌调解》栏目。令他们意外的是,在廖喜玉几个来回的调解下,问题得到解决,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兄弟俩当场对她表示感谢。

          有一次,一对山西的夫妻,来到《金牌调解》解决纷争,录制前3分钟,男方突然有些紧张,想退场了。廖喜玉走上前去,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和他说了几句话。很快男方就安定了,露出了安心的笑容,通过廖喜玉的细心调解,山西夫妇的心结终于打开了,两个人和好如初。

          修水县张文华送给廖喜玉的锦旗上写道:“帮助调解暖人心,感人肺腑是母亲;流泪献爱恩情深,党和政府优精英。”宜春市陈美娇则送上了写有“廖喜玉是助残扶贫的大好人大善人”字样的锦旗。有的当事人往廖喜玉的手机上发来短信:“您是黑暗中的烛光、冬日里的暖阳,您给我家带来了快乐与希望。”有的观众也给她发来短信:“廖老师,你好,我是一个初中生,真佩服您有这么大的本领把那样的孩子从网瘾中拉回来。”

          2011年由中央政法委组织拍摄的《法铸方圆》节目,其中电视剧《九品芝麻官》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她。2018年10月,她带着江西省2300万妇女和12万人民调解员的重托参加了第十二妇女代表大会。今年1月30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廖喜玉被司法部选聘为第二批10名全国人民调解专家。廖喜玉说:“成绩和荣誉都属于过去,今后,我将做一名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不断提升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名副其实的人民调解专家。努力勤奋工作,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做一名枫桥经验的践行者。廉洁自律,守住底线,做一个清正廉明的人民调解专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为促进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

          ◎文/记者徐小勇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法治江西网)
        相关新闻

        热点专题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