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投稿邮箱:fazhijxw@126.com
              
        法治江西网LOGO
         
        首页  权威发布  法治动态
        专题  高层声音  法治访谈
        普法教育  法治文化  法治大讲堂
        法律服务  法规查询  普法多媒体
        科学立法  公平正义  守法诚信
        法治政府  平安创建  法治社会
        南昌 | 景德镇 | 萍乡 | 九江 | 新余 | 365bet体育注册开户_mobilegame365_英国最大赌博365网站 | 赣州 | 宜春 | 上饶 | 吉安 | 抚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江西网  >  法治人物

        刘明:“锁”向披靡愿天下无盗

        系宜春民警 多年研究分析技术开锁课题 为打击犯罪锁定有利证据

        2019-03-18 09:07:00    编辑:黄婉琼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法治江西网讯 技术开锁入室盗窃,因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案件一旦发生,给办案民警现场勘查、取证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

          2009年,大学刚毕业的刘明,通过政法干警招录考试进入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刑侦大队,之后一直从事痕迹检验工作。为攻破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件的侦破难题,他一头扎进《搭建分析研究技术开锁平台》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向当地锁匠求教,自学成为公安系统的“锁匠专家”。

          如今,市面上的多数锁具,在刘明手中分分钟便能打开。刘明掌握的这一技术,为侦破各类技术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精准锁定更多的犯罪线索,提高了破案速度和效率。

          刘明

          ●1988年9月出生

          ●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刑侦大队专打中队指导员

          ●一直从事痕迹检验工作,多次被公安部评为月度优秀刑事技术民警;2018年获江西省公安厅刑警总队17年度全省优秀指纹比对人员、获省公安厅17年度实战应用尖兵;曾多次获宜春市公安局嘉奖等荣誉

          刘明在办公室内研究技术开锁

          一次现场勘查触动他学习开锁

          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小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开锁工具。墙上挂着从A级到C级的不同锁芯款式,见证了十几年来我国锁具的发展。

          初次走进这间工作室,很容易会误认为是走进了一间锁铺。

          用锡纸做成卷条,塞进一款A级锁锁芯,捣鼓几下,锁开了。个子瘦瘦的刘明,在工作台前轻松地演示着。

          技术开锁,在他手中,看起来那么简单,似乎人人都能掌握般。但其实,每一次技术的掌握,对于刘明来讲,背后都有无数次失败的尝试。

          对技术开锁产生浓烈的兴趣,甚至如同毒药般,让刘明扎进里头钻研了七八年。“可能跟我自己学的专业有关,而且因为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让我学起来也没那么吃力,对于机械结构化方面有基础。”刘明自己这样解释道。

          2009年,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刘明,通过政法干警招录考入宜春公安。而后,他又到中国刑警学院学习了两年。正式到袁州分局刑侦大队上岗是在2011年7月。

          在一次随队勘查现场过程中,他碰到一起技术开锁的犯罪。当时在场的同事都只知道是技术开锁,但不清楚犯罪嫌疑人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打开锁的。传统的侦查技术,难以掌握证据,对于提取开锁产生痕迹物证很盲目。案发现场,大家看到了锡纸条的断头,但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就这样与证据擦肩而过。

          当时,现场勘查经验还不丰富的刘明,感受到了这份盲目,并产生触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刘明琢磨着,是不是掌握了开锁路径和技巧,说不定就能找准门路,就能知道从哪下手了呢?

          在工作之余,通过观看视频、购买书籍等方式,刘明开始自己学了起来。由于开锁工具只能通过专业的途径买到,起初的学习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

          当时的袁州分局党委特别重视技术开锁入室盗窃犯罪的侦破,同时也关注到刘明对这一块的钻研,最终决定于2014年成立《搭建分析研究技术开锁平台》课题,指派刘明为课题组组长,带着其他两位同事江凯勇、徐鑫开启了专业性的研究。

          痴人学技打动当地锁王

          然而,理论掌握和实际开锁操作,是两码事。

          自认为掌握了不少理论的刘明,当手中握着开锁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时,却丝毫不会。要想真正掌握开锁技术,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

          成立课题组后,拜师学艺是刘明的第一个计划。

          当时,宜春有一家新华锁店的老板叫程继君,他在当地开锁界是赫赫有名的“锁王”。刘明抱着学徒的诚心,找到程继君,并向其讨教。可毕竟是技术活,起初程继君只愿说其一,不愿详述其二。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口头传授一些理论。

          自古学艺多磨难。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刘明就去新华锁店坐坐,和师傅程继君聊聊天。久而久之,程继君被刘明求技的诚心打动,不但在购买开锁工具上给予一定的方便和帮助,还常常亲自在刘明面前进行演练、操作。

          2015年,在袁州分局的诚恳邀请下,程继君还到局里上了一堂课,为民警们现场演示了技术开锁操练。在程继君的引荐下,刘明通过锁匠协会了解到更多知识,与锁匠们互相深入交流成了一种常态。“程师傅是我们课题得以研究下去的领路人。”

          2015年7月份,在无数次失败的操作后,刘明第一次独立用锡纸开启了一把A级锁。

          技术就是这样,一通百通。刘明的开锁手感越来越好,而他技术开锁的范围及种类由此便越来越丰富,并成功地运用于案件的侦查过程。

          办案现场精准掌握有利证据

          掌握了开锁技巧,在勘查现场方能有针对性地提取证据,不同的开锁方式,遗留在现场的痕迹也不同。刘明和同事们逐渐能清晰地知道哪些东西有利,相较之前的盲目性,提取的证据明显精准和多了起来。

          2015年,在30多起案发现场,因为精准提取到有利的证据,均较快地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随着对犯罪嫌疑人的有效打击,当地的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案发率直线下降。

          2016年,辖区一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刘明及同事经过现场勘查,初步判断犯罪嫌疑人通过防盗门进入室内,门锁均完好无损。

          通过积累的技术开锁经验,刘明认定该现场为技术开锁入室盗窃,且为锡纸开锁可能性大,遂将勘查重点聚焦在对技术开锁产生的痕迹上。通过专用设备的勘查,提取到微量痕迹物证,并通过技术手段成功锁定嫌疑人邓某某。

          至此,案件侦查并没有终止,刘明继续梳理辖区内其他通过技术开锁入室盗窃的案件,又串并数起,犯罪嫌疑人对此也供认不讳。

          工作以来,刘明参与勘查现场1300余起,提取各类物证800余份,直接利用DNA锁定犯罪嫌疑人80余人,利用指纹比中犯罪嫌疑人30余人,通过鞋印串并案件100余起。刘明个人也因此被评为全省优秀指纹比对人员。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近些年,锁具的款式和功能也日新月异。从A级锁到D级锁,从双弹簧锁到现在的指纹锁,相对应的开锁的工具也越来越丰富。

          “有时刚掌握一门开锁技巧,又有了新的开锁技术,我只有不断地学。”虽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门锁,刘明能分分钟打开,但痴迷其中的刘明决心在这条路上继续不停地奔跑。

          文/图 记者张文娟

          来源:(宜春市公安局)
        相关新闻

        热点专题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