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学锋
法治江西网讯 “六五”普法期间,景德镇市教育系统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围绕教育工作重点,做到机关干部、教师和广大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了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与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是“七五”普法启动之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也已经出台。景德镇市教育局将如何贯彻落实,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近日,景德镇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学锋接受本网专访。
普遍建立法治副校长制度成效明显
法治江西网:近些年来,景德镇教育发展可圈可点,特别在普法教育方面反响较好,请介绍下景德镇市在法治宣传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张学锋:“六五”普法以来,我们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教育工作重点,做到机关干部、教师和广大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机关干部每年须参加两次以上集中专题学法,我们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加大对涉及教育行业的专业法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法治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广大教职员工,我们举办了各种座谈会、法制讲座和培训,把培训、集体学习和自身学习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每年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法律培训,并选派人员参加全省高(完)中副校长依法治校能力提升培训班。
为了加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如“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2·4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加深了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了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法治副校长制度,今年,我们的市直学校已经连续六届聘任法治副校长,这些法治副校长全部来自政法系统一线,他们在法治宣传教育、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了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与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法治教育成中小学校长培训必修内容
法治江西网:“七五”普法已经启动,省教育厅已经印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普法是教育的底色,“七五”普法期间,景德镇市教育局将如何继续开展依法治教工作,让法治教育成为新常态?
张学锋:“七五”规划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将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学生日常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治素养,全面推进教育行政机关、学校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教育部门、各校(园)党支部要落实集体学法、行政办公会前学法有关规定,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丰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法治培训方式,严格落实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普法学习、考试制度,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加强对学校校长的法律培训,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将把学校校长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把法治教育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任职的必修内容。加强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并建立健全教师法律培训制度,将法治教育列为必修课或者考核内容。把法治知识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必修内容,作为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的重要考试内容。
加强法治教育考核,把学校依法治校情况作为督导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创新培训考核办法,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德才的重要标准,促进守法用法。
另外,我们还将大力加强中小学法治教师和法治辅导员的培训,把法治课师资培训纳入教师业务统一培训中。
“三个创新”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法治江西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今年,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未来五年,景德镇市教育局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有什么工作思路?
张学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将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格局,做到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做到课程设置的创新、教育途径的创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其他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中考、高考中增加相关内容,在招生录取时发挥重要参考作用。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将法治内容纳入地方课程教材内容,并将其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法治教育。在开学第一课、班队会、社会实践、毕业仪式等活动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司法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公益机构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法治知识竞赛等法治教育活动。在教育途径方面,注重在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中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绿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文化的引导,使得学生从内心尊重历史、崇尚科学、敬畏法律。在教育方式上,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法治教育的效果。
加强学生法治教育评价与考核。我们将把法治教育纳入全市教育总体教学计划,保证法治教育时间。同时,把学生法治教育综合情况作为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学校领导干部考核、教师业绩考核、学生操行评定等挂钩。
抓好学校法治教育队伍建设,确保配齐法治课老师,提高教师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同时,整合利用各种法治教育资源,探索进行法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应渗透法治教育元素
法治江西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员参与,但是当前我国家庭法治教育的现状不是很乐观,可以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您认为,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家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青少年法治教育中?
张学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就缺少法治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认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首要责任人就是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治教育元素?我认为,首先是要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提高家长对家庭法治教育的认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孩子生活在法律意识浓厚的氛围中,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同时,应改进家庭法治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法制教育质量。家庭进行法治教育的方法是很多的,家长找孩子谈话是最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可以让孩子阅读有关报刊书籍,观看影视作品,在家长的陪同下观摩某些少年法庭、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以案说法联系实际,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另外,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组织家长学生开展法治讲座、观看法治宣传片、欣赏法治图片等系列校园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熏陶,以达到“法治并不遥远”、“法治在我身边”的教育效果。
◎文/图 方超 记者方维芳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