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成为群众、企业办事常态,持证执法、亮证执法、柔性执法频获群众点赞,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触手可及……这些具体实践,是南昌县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南昌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盯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目标,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高位推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述法,呈现出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法治政府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近日,南昌县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诉调对接中心
防范养老诈骗宣传
推进普法宣传
高质量规范行政执法提成色
9月15日,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等单位的执法人员对江西省农科院兽药厂、江西省通越运输有限公司开展行政执法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执法检查,南昌县司法局执法监督人员全程现场陪同,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执法规范用语及时进行了解释和指导,针对出现的问题,现场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随同执法监督重点对执法人员着装、执法文明用语、调查取证是否规范以及执法程序是否正当、执法记录仪是否规范使用等现场执法环节开展监督,着力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粗暴执法、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南昌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促进全县行政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南昌县探索监督创新,坚持行政执法监督前置,采取“随同执法监督”的方式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公正化、文明化,实现了行政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全县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是南昌县高质量规范行政执法的一个缩影。
依法行政,执法是关键。在法治政府建设领域,执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该如何实行监管,防止行政执法“任性”?
南昌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化基准并合理运用,县公安局、城管执法局、应急管理局等13个执法单位均已完成对本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工作,或沿用上级部门出台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有效防止了行政执法该严不严、该宽不宽、畸轻畸重、类案不同罚等现象发生。
在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权责清单管理方面,明确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人员一律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县“权力清单”“三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对全县第三批行政执法主体依法进行审核确认,并予以公示。
不仅如此,南昌县还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开展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原本以为要缴纳罚款,没想到免予处罚,人性化执法让我们感到贴心又温暖!”谈及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莲塘镇某超市经营者赞不绝口。
南昌县探索执法创新,大力推行柔性行政执法,积极制定“免罚清单”。县市监局、文广新旅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等11个执法单位制定出台了“免罚清单”,对部分市场主体首次违反、违法情节轻微,未造严重后果且主动认错改正的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今年以来,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共作出不予或免予行政处罚案件190余起。
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增亮色
走进位于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的江西世达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县金融产业与新业态促进中心的对接下,公司很快拿到了600万元的贴息贷款,及时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该公司负责人说,“我们正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全力冲刺全年目标。”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今年以来,南昌县进一步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精准服务,完善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服务企业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护航行动”、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切实营造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昌县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打出精准有力的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深化乡镇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改革。指导各乡镇(街道)认领104项县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执法主体地位,规范权力运行。
——积极推进“六多合一”“一网通办”改革。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理念,全面推行“一次不跑”审批、“不见面”办事、“24小时不打烊”等政务服务,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减少72%。
——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开展“护航行动集中活动月”,出台助企纾困解难20条措施,涉及降低企业税费及经营成本、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助力行业发展、强力支持项目建设、扎实做优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稳步发展。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评议评价,倒逼各单位依法主动作为、积极履责。
——持续优化法治化环境。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376个,建强普法讲师团,开拓线上直播普法平台,截至目前,共培养“法律明白人”7.8万余人。去年11月,南昌县“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重槌敲响鼓。在南昌市政务服务十项考核指标中,南昌县网办率、“惠企通”企业注册率、数据共享等6项指标居全市第一,2018-2021年连续4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2021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测中排名南昌市第一、全省第二。今年6月,因2021年度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高水平厚植法治信仰显特色
漫步莲塘镇澄碧湖法治主题广场,孝廉文化、平安法治文化、禁毒宣传等内容随处可见,一股浓郁的法治气息扑面而来。
在南昌县,这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南昌县把法治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建设“法治阵地+特色”多维度普法。同时,以点带面,全面完成省、市对社区(村)法治文化广场(阵地)建设的要求。
“我们在已获评的塘南镇田万村、向塘镇剑霞村等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基础上,以新的标准对莲塘王家社区、玺园社区、冈上镇合山村等进行打造,并积极向省、市申报,冈上镇合山村已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南昌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法治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只有全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夯实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南昌县通过示范创建,矛盾纠纷实现大化解,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常态化开展连心服务。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开展“民情连心桥”活动,主动深入群众当中收集诉求。同时,引入“村社吹哨、部门报到”“一键护航”等“闭环式”问题办理流程,截至目前,共解决群众诉求12.2万余件,曾获评2021年度“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多元化推进纠纷调处。有机融合县法院、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等单位职能,高标准、高规格建立全省首家县级诉调对接中心。今年以来,通过诉前调解方式成功解决纠纷1970余件,获得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智能化升级治理措施。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优势,持续优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共享渠道,实现社会治理“一屏观全县、一网管全县”,在疫情防控、抗旱救灾等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导向,南昌县主动加力,实现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带动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公众安全感指数提升至99.37%,实现指数和全省排名的“五连升”。
“下一步,南昌县将以示范创建为牵引,持续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措施,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南、法治昌南。”南昌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图 程啸 全媒体记者龚少春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