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投稿邮箱:fazhijxw@126.com
              
        法治江西网LOGO
         
        首页  权威发布  法治动态
        专题  高层声音  法治访谈
        普法教育  法治文化  法治大讲堂
        法律服务  法规查询  普法多媒体
        科学立法  公平正义  守法诚信
        法治政府  平安创建  法治社会
        南昌 | 景德镇 | 萍乡 | 九江 | 新余 | 365bet体育注册开户_mobilegame365_英国最大赌博365网站 | 赣州 | 宜春 | 上饶 | 吉安 | 抚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江西网  >  平安创建

        “寻乌经验” 推动从“平安”迈向“长安”

        赣州政法系统大力推广和深化“寻乌经验”显成效

        2022-11-30 10:11:15    编辑:曾若晨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近年来,赣州政法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广和深化“寻乌经验”,积极推动从“红色教育”走向“红色治理”、从“联村共治”走向“城乡共治”、从“单点治理”走向“体系治理”,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红色治理、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如今,“寻乌经验”正推动赣州从“平安”迈向“长安”。

          调解矛盾纠纷

          从“红色教育”走向“红色治理”

          “这事搁在心里难受,幸好红色调解队专程来调解,很快就解决了我的烦心事。”寻乌县三二五村村民钟某告诉记者。原来,钟某家的一片竹林影响了钟某平桃树的生长。钟某平未与钟某协商,私自砍竹子。

          三二五村红色调解队接到钟某反映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组织双方调解。经过释法说理,钟某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钟某道歉。钟某表示,将让出三米空间,保证桃树光照充足,一起邻里纠纷就此化解。

          这是赣州探索推行红色治理新模式的生动实践。赣州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推进“红旗”“红土”“红心”三大工程建设,组织开展红色堡垒、红色先锋、红色网格、红色细胞、红色阵地、红色驿站、红色队伍、红色物业、红色教育、红色基金“十红”创建活动。同时,建立“新长征志愿服务队”及“打铁佬”“老班长”“老师傅”“章贡大妈”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治理品牌。

          从“联村共治”走向“城乡共治”

          近年来,赣州政法系统深化“寻乌经验”运用,以社区治理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寻乌经验”从乡村治理向城市治理延伸。

          赣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打造“全要素网格”,将党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环境监管执法、市场监管等多种工作网格整合为社会治理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全科网格员,做到诉求能处理、问题可解决、隐患快清除、管理全覆盖、服务零距离。赣州市公安局推行以摩托化武装巡逻处警为主要模式的“城市快警”勤务改革,24小时巡防街面,确保全天做到秒级响应、即刻处置。赣州法院系统加强与村(居)“两委”、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沟通联系,联动“五老”、人民陪审员、陪执员等,组建调解团队,开展诉前调解、释法说理、息诉罢访等工作。赣州市司法局做实做强“客家矛盾客家调”品牌,对全市15个示范引领强、作用发挥好、社会效应大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予以命名,打造出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

          从“单点治理”走向“体系治理”

          赣州市实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如今,在“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助力下,赣州涌现了一大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赣州市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全市1.48万个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全覆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文明实践站(所)等资源阵地,打造“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平安建设综合体3914个,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128.4万人,配备乡镇专职调解员625名,一村(社区)一警(辅警)100%全覆盖。

          如今,随着“寻乌经验”创新应用、深化发展,“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红色治理、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在赣州已然形成,其强大的治理效能日益凸显:赣州连续七届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五次捧回“长安杯”,公众安全感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文/图 郭庆方 全媒体记者刘尊爱

          来源:(法治江西网)
        相关新闻

        热点专题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