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你们帮我找到了工作,解决了我们一家的生活难题。”近日,宜春市万载县社区矫正对象吴某感激地对万载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说。今年23岁的吴某因犯聚众斗殴罪而接受社区矫正。自怨自艾的吴某经常情绪低落,入矫初期多次因不配合管理而受到处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仅耐心开导,还帮助吴某找到满意的工作。短短半年,吴某重拾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近年来,宜春市以“智慧矫正中心”创建为抓手,不断健全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工作机制,构筑管理规范、具有宜春特色的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推动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宜春样板”。
就业培训会
VR智慧矫正室
●科技赋能
“智慧矫正”跑出加速度
“这次教育对我内心产生了极大震撼,接下来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好好进行社区矫正。”近日,在宜春市袁州区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接受完入矫教育后,感慨万分。
李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缓刑。在其入矫时,心理咨询师黄寒菊根据犯罪原因、犯罪特点、潜在风险等因素,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评,发现李某曾多次酒驾,且思想上仍然认为喝点酒开车不算犯罪。针对李某的心理特点,袁州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制定了矫正方案,通过“VR+心理辅导”形式,对李某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
入矫时,李某通过佩戴VR头盔,进行“酒驾模拟”和“监狱的一天模拟”。在模拟监狱生活后,李某切实感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我照顾,我一定要好好参加矫正,再也不酒驾了!”
黄寒菊告诉记者,通过“VR+心理辅导”,使社区矫正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深刻认识酒驾危害,敬畏法律,取得了很好的矫正教育实效。袁州区社区矫正中心VR智慧矫正室是江西省首个VR沉浸式智慧矫正室,目前已开展集中教学活动32次,7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学习。
奉新县社区矫正中心以心理测评为抓手,打造智慧心理矫正工作室,配备了2名三级心理咨询师,以及先进的心理测评系统、音乐放松椅和个体沙盘,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治标固本”的良好效果。
科技赋能,宜春市司法局以“智慧矫正中心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执法保障水平。2020年,袁州区、靖安县通过江西省“智慧矫正中心”验收。今年,樟树市、奉新县、丰城市也通过江西省“智慧矫正中心”验收。此外,袁州区、靖安县、丰城市还申报了国家“智慧矫正中心”,做好了迎接司法部验收的充分准备。
宜春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科长巢文军介绍,今年宜春将力争实现省级“智慧矫正中心”全覆盖,确保2024年底前全部通过国家级“智慧矫正中心”验收。
●量身定制
推进帮扶教育精准化
从“生活无望,自暴自弃”到“为了儿子,勇敢面对生活”,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某的巨大转变,让靖安县司法局双溪司法所工作人员郭玉萍感到十分欣慰。
李某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宣告缓刑四个月,独自带着8岁儿子生活。今年2月,李某某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导致右腿骨折,无法正常工作,以此经常酗酒。郭玉萍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对李某某进行家访时的场景:家门口垃圾成堆,客厅一片狼藉,茶几上放满了没清洗的碗筷,沙发和桌子上堆满了杂物,地面也积累了厚厚的灰尘。
“看到我们到来,李某某非常意外,因为离异、醉驾判刑,已经2年多没有亲戚朋友上过他家了。”郭玉萍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对他进行疏导,宽慰他为了儿子也要积极面对生活。”此后,李某某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不仅戒了酒,还积极出去上班,有空也会陪陪儿子。
李某某的转变是宜春市教育矫正质量不断提升的缩影。近年来,宜春市不断创新教育矫正模式,坚持集中教育与分类教育、个别教育相结合,推进教育帮扶精准化。同时,坚持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相结合,帮助消极改造的社矫对象及时调整心态,强化矫正实效。
针对未成年的社区矫正对象,上高县采取“一对一”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未成年的社区矫正对象完成学业和就业。未成年人唐某、张某在校期间做“兼职”被判刑,因担心缓刑会影响学业,两人在入矫时均不肯配合人脸和指纹信息采集。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一边安排心理咨询师为他们做心理疏导。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唐某、张某敞开心扉,积极接受矫正。上高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还主动与其所在的学校沟通,通过“校所合作”,让唐某、张某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日常监管。如今,唐某、张某均已完成学业,并找到理想的工作,顺利回归社会。
宜丰县司法局坚持监管教育齐头并进,撑起一方“平安伞”。假释矫正对象张某在假释考验期,因吸食毒品、容留他人吸食毒品,于2020年10月16日被裁定撤销假释收监执行。该案是社区矫正法施行以来,我省首例假释矫正对象被收监执行。近两年来,该县对违反监督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收监执行6例。
●探索创新
破解社矫对象“外出”难题
“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我们外出开展业务也方便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是高安市社区矫正对象。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与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有着多年的业务往来,需要经常往返丰城,但是复杂的审批手续令王某感到为难。高安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在了解到王某的情况后,主动为其办理了每月10次、每次1天外出丰城的经常性跨市县活动业务。
王某的难题也是不少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安市司法局对全市社区矫正对象申请外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发现部分涉民营企业社矫对象需经常外出固定地点开展经营业务,但由于审批手续繁琐。“外出难”“审批繁”严重困扰着企业发展。
为此,高安市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监管与民营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明确涉民营企业社矫对象范围和重要事务内容,建立“白名单”动态管理及审批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了经常性跨区域活动社矫对象外出审批程序,对“白名单”内的涉民营企业社矫对象外出开通绿色通道,最大程度提供便利。同时,在涉民营企业社矫对象外出期间,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社矫对象不失控、不脱管。快速外出审批机制实行以来,高安市司法局办理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经常性跨市县活动5人次,外出审批117人次,未发生一起脱管事件。
●以帮促教
组织技能培训促就业
“这样的课程有用又有趣,对创业也有帮助,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经培训后,社区矫正对象李某开始从事短视频拍摄的工作。
近年来,宜春市积极探索教育帮扶具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让社区矫正在“管得住”的基础上,有温度、显亲情、暖人心。
丰城市司法局引入社会力量,开设“技能培训”大讲堂。今年以来,开设了网络创业、短视频拍摄制作、果树栽培、挖掘机技能培训、救援能力培训等课程,2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报名参加。通过技能培训,不少社区矫正对象有了新的就业岗位。
铜鼓县司法局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积极与辖区优质企业沟通联系,为社矫对象创造就业条件。
樟树市司法局与人社部门每季举办一期企业招聘会,组织社区矫正对象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用工事宜。与此同时,因地制宜联合创建河东片大桥乡“福顺农庄”葡萄采摘、河西片吴城乡“万亩富硒中药材”双示范教育帮扶基地。附近的社区矫正对象不仅为此获得了劳动报酬,同时也学到了农业种植技术,成为中药材种植专业户。
万载县司法局为社区矫正对象量身定做“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减少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率。该县在“一人一志愿服务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对接公益平台,每年组织2000多人次参与公益活动,不仅强化了社区矫正对象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思想意识,更有助于修复社会关系、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文/图 付竞一 全媒体记者方维芳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