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江西网讯 新余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新余市校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余的决策部署,积极打造本土化的“枫桥经验”,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开创医疗纠纷、校园纠纷调解共建新格局,新余市医疗(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新余市医(校)调委)为探索具有新余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作出应有贡献。
说数字
9年来成功调处医患纠纷813起
在新余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司法局常态化的指导下,2011 年6月,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设立。
设立之初,依托市法治工作社会志愿者协会,从医院、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等部门退休人员中选聘7名公道正派、事业心责任心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同时,又组建了由64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医学专家库和由28名律师、法官组成的法学专家库,选定省内外8家司法鉴定机构组成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库。
9年来,新余市医调委成功调处医患纠纷813起、终止37起,调解成功率95.65%,其中实现无责调处医院“零赔偿”154起,占全省无责调处总数的60.63%;同时,还成功调处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纠纷34起。今年,面对突如期来的疫情,新余市医调委及时调整服务方式,通过微信视频、QQ语音通话,“点单”服务等方式组织人民调解员线上开展调解,通过网络成功调处19起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以电子文件形式送达,减少人员聚集。
而市校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今年8月26日正式揭牌。短短运行四个月时间,市校调委成功调处2起因学生校外意外死亡,而引发的纠纷。最终,2起纠纷以学校无责“零赔偿”得以化解,均对市医(校)调委工作给予了“满意”评价,其中1起学生家长曾经进京上访,以“零赔偿”化解后,还送来了锦旗以示谢意。
多年来,新余市医调委用“化解一个纠纷、教育一批群众、稳定一方人心”的社会效果,有效切断“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羊群效应。先后被评为“全省模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继2017年荣获2013-2017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表现突出地市”“表现突出个人”后,今年11月,市司法局又被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民政部等国家10部委联合授予“2018-2019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属全省唯一荣获此奖项“大满贯”的地市。
谈方法
“摸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理赔”
无论是医调委还是校调委,调解工作的成功与否,首要在于依法调解、公正调解。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优化“摸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理赔”三个主要环节。
据介绍,一是主动介入、摸清事实。针对医疗、校园矛盾纠纷,市“医(校)调委”第一时间介入,在认真倾听当事人陈述纠纷事实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调查、咨询专家或组织专家论证等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以证据定案。二是明确要素、分清责任。根据纠纷原因对侵害结果发生所起的作用大小、双方在诊疗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过失程度、不能举证要承担举证不利后果三个要素进行分析,以分清矛盾双方在纠纷中承担责任的大小,推动“医闹、校闹”变自愿“接受调解”。三是科学定级、依法理赔。严格按照责任等级、损害程度、赔偿标准依法确定赔偿数额,力求调解结果公平公正。
讲创新
建立“调、保、赔、防”四位一体新模式
要做到高效调解,创新是关键。据悉,新余市“医(校)调委”把依法调解作为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调解与普法相结合、依法与依理相结合、刚性与柔性相结合,不厌其烦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普及医学、教学管理知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促使双方互相理解,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同时,深化机制创新,引入责任保险理赔工作机制,利用保险经纪平台,建立“调、保、赔、防”四位一体的人民调解新模式。同时将责任保险主承保方作为第三方,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之中,既充分保障保险公司话语权,又确保了调解协议执行力。同时,市“医(校)调委”将“人民调解工作平台”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社会矛盾多元化解 E 平台”对接,不仅形成了人民调解工作“合力”,达到诉调对接目的;还促成了人民调解文书网上司法确认制实现,有效减少了老百姓诉累。
同时,深化方法创新。新余市“医(校)调委”在调解实践中坚持情、理、法相融,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四心”工作法。“热心”,调解员笑脸相迎、真诚对待,热心解答当事人提出的各类问题,真正做到对待当事人像亲人一样热情,像亲友一样真诚,让双方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市“医(校)调委”是真心为他们解决问题。“耐心”,调解中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宣泄,让他们激动、愤怒的情绪通过宣泄、叙述慢慢平复,用耐心感化他们的心情,进而有利于调解工作的进行。“细心”,细心的听取、观察当事人真实的需求,细心的查看相关资料,总结出纠纷的事实、争议的焦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实质性调解。“恒心”,对案情复杂、双方当事人均坚持己见的矛盾纠纷,需要调解员有持之以恒的心态,认真了解当事人诉求,理清纠纷事实和责任,明确法律关系,坚持最后不放弃。
余一法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