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投稿邮箱:fazhijxw@126.com
              
        法治江西网LOGO
         
        首页  权威发布  法治动态
        专题  高层声音  法治访谈
        普法教育  法治文化  法治大讲堂
        法律服务  法规查询  普法多媒体
        科学立法  公平正义  守法诚信
        法治政府  平安创建  法治社会
        南昌 | 景德镇 | 萍乡 | 九江 | 新余 | 365bet体育注册开户_mobilegame365_英国最大赌博365网站 | 赣州 | 宜春 | 上饶 | 吉安 | 抚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法治江西网  >  法治时评

        莫让养老诈骗偷走晚年幸福

        2022-09-02 16:11:01    编辑:曾若晨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6件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露养老诈骗“套路”及其危害。治理涉老诈骗不仅是法治问题,更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社会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养老为老服务,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氛围,让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才能最大程度挤压“行骗空间”。

          以“养老”为名实施诈骗为何屡屡得逞?这有老年人法律知识不够、贪图小利、精神空虚等主观原因,但也反映了老年人投资理财、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实需求。据了解,目前涉老诈骗案的受害者大部分在65岁至8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不少老年人有一定积蓄,又比较注重养生,更容易成为被骗的对象。

          典型案例揭露的养老诈骗“套路”包括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换个角度看,对老年人来说,凡此种种“套路”宣称的产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对于老年人来说,子女一般都忙于工作,缺少陪伴。诈骗分子往往采取情感攻势,容易得手。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一方面,老年人要根据自身实际,“有所为”,可更多参与融入社会。日前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给想发挥余热、有所作为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机会。从国家层面看,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另一方面,要“有所不为”,老年人要谨慎投资,对于高额返利项目,要保持警惕。正如典型案例提示,投资“养老项目”时要“三看一抵制”:看“养老项目”是否有登记、备案,看“养老项目”是否真实合法,看“养老项目”收益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抵制高利诱惑,拒绝非法集资,捂紧“钱袋子”。

          典型案例暴露出行业短板、监管漏洞和风险隐患。例如,一些“养老项目”监管还存在滞后,犯罪分子打着投资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等幌子,诱骗老年人投资,骗取钱财。相关部门要规范养老服务行业准入,加强行业监管,保障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养老钱是幸福晚年的保障。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真正关心老年人所需,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协调发挥好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支柱”作用,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另一方面,要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多措并举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李万祥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新闻

        热点专题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隐私声明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

        网信办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