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绘就法治江西美好画卷。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下,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名单正式揭晓,江西创新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等10个事件当选。
据悉,此次活动由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江西日报社、省普法办联合主办,新法治报社、中国江西网、法治江西网、江西普法网联合承办。
126.8余万人次参与投票
9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省司法厅联合召开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正式拉开活动大幕。活动启动以来,在主办方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下,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相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积极组织推荐参评,共收到各地各部门推荐的事件87件,涵盖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平安建设和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基层治理、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等十个方面。
在初选阶段,评委会对推荐的87件候选事件,逐一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初审,并召开初评会,综合研究确定入围的20件候选法治事件。11月23日起,候选法治事件在各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公示,并在法治江西网、中国江西网、江西普法网、江西法制网、新法治报以及“法治江西”微信公众号开通投票通道,接受网友投票。10天的投票共吸引了126.8余万人次参与投票。为了让法治事件的评选方式更多元化,主办单位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专家学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推选120人担任公众代表进行投票。
12月13日,活动评委会召开定评会,评审工作坚持突出政治性、法治性,充分体现法治事件的示范性、引领性、推动性。在定评会上,评委们认真审阅法治事件的事迹材料,在充分酝酿讨论,逐一介绍点评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投票。根据评委投票情况,组委会进行统筹考量、综合评审,确定了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
典型事件见证江西法治建设进步
开展“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宣传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提升全省公民法治素养、凝聚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江西强大正能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选出近几年发生的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法治江西建设领域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推动性,能够充分代表法治江西建设成就、推动法治江西建设进程的典型事件,讴歌先进法治典型,助推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评委会成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沈桥林看来,评选“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可以通过树立法治江西建设的先进典型、宣传法治领域的先进事例,达到以点带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目的,是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比如吉安市创新推动年度法治述职评议工作,领导干部年终法治述职,吉安市把这件事做实、做细了,使它真正成为了推进法治工作的抓手。通过动真格的述职,促使主要领导下功夫思考法治工作、谋划法治工作,推动法治进步。
作为评委,法治日报江西记者站负责人黄辉不仅认真了解了候选的法治事件,部分法治事件还去实地进行过采访。“候选事件具有政治性、法治性、典型性和引领性,汇聚了近年来江西法治建设的缩影,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见证了江西法治建设的进步。作为评委感觉手心手背都是肉,难以割舍。”黄辉告诉记者, 通过“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氛围,有利于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强化大家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
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宪法权威、恪守公平正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效,在弘扬法治精神、彰显法治力量、推动法治江西建设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名单
一、江西创新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
二、吉安市创新推动年度法治述职评议工作
三、江西出台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候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四、江西率先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统一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五、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宣判
六、省检察院建立“案-访比”质效分析管理制度
七、省公安厅研发运用全警情案件系统规范执法办案
八、“寻乌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九、九江浔阳区探索建立“群防群治+志愿服务”警务协助机制
十、江西省连续11年开展“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知识竞赛
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名单
一、江西率先立法筑牢乡村振兴法治根基
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率先探索建立和实施免罚清单制度
三、宜春建成首个“全国警税合成作战示范基地”
四、江西开展“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
五、上饶市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六、景德镇市成立陶瓷版权快速维权中心
七、江西检察机关连续四年开展“法治教育进乡村学校”活动
八、江西省创新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九、全国首创社会组织接受公益信托监管司法案件生态环境修复资金制度
十、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助力双“一号工程”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1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