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安市青原区法院开展创造性工作,巧妙部署执行方案,克服困难,加大执行力度,多措并举破解“执行难”“拒执”等难题,有效维护法律尊严,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案情研判缩短执行周期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我就拿回了货款,你们的执行效率真高!”申请人执行人赵某感谢道。日前,青原区法院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在该案执行前期,被执行人面对自己签下的欠款票据,以自己未参加庭审,不承认该欠款票据为由,拒不给付申请人货款,案件执行一时遇到阻碍。针对被执行人“拒执”的情况,该案执行法官立即与审判法官联系,了解案情,调取相关证据。经核对,被执行人遵循法院判决,并当场给付申请人货款23200元。
记者了解到,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经常会以自己未参加庭审或否定相关证据的真实性为由拒不履行义务或故意拖延履行。面对此类情况时,青原区法院执行法官常与审判法官形成合作,共同研判案情,寻找突破点,让被执行者在确凿证据面前无话辩解,缩短执行期限,提高执行质效,竭力做到基本解决执行难。
同时,该院在执行工作中不断加大案件执行力度,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质效,持续保持打击“老赖”的高压态势。
网络查控接轨“互联网+”
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是困扰各级法院“执行难”的核心问题。在这个互联网改变着生活的时代,青原区法院积极探索,让执行接轨“互联网+”。
近日,该院借助GPS定位系统找到躲藏多年的被执行人王某,成功执结一起长达8年的涉民生案件。
数年前,刚满21岁的匡某骑电动车回家时,被王某驾驶的出租车撞伤。匡某将王某、肇事车辆共有人万某及出租车挂靠的出租汽车公司诉至青原区法院。经法院审理,判决万某、王某赔偿匡某各项费用共计126679.98元,出租车公司承担垫付责任。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大量的工作,青原区法院执行到万某、王某的银行存款31000元。之后,两被执行人便销声匿迹,下落不明,案件陷入僵局。在案件执行搁置8年后,该案件执行人员多方打听,找到从外地回来的被执行人万某,并得知另一被执行人王某现仍在吉安驾驶出租车。在市交通局运管处协助下,执行人员通过GPS实施精确定位,找到王某。最终,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一件纠结执行人员多年的难案,在GPS的帮助下,得到圆满执结。
多措并举严打拒执犯罪
执行强制措施是推动执行工作顺利推进的利器。有的被执行人在反复承诺履行还款义务的同时,仍在寻找“空子”,企图规避执行、消极执行,更有甚者妄想“拒执”。要把执行强制措施用足用好用到位,依法加大对‘老赖’的打击、惩戒和曝光力度,形成强大震慑,促使他们主动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
2016年年底,该院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两被执行人反复书面承诺将尽快履行还款义务,归还申请人173万余元。被执行人廖某还主动提出愿意通过解除其在审判期间被保全的三地块的查封措施后,抵押贷款以偿还所欠债务,且双方自愿就此达成书面意向。但被执行人在获得480万元贷款后,不兑现还款承诺,却直接将该款全部擅自转移。其行为后果直接导致该案判决无法执行,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危害了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司法权威,情节严重。根据法律规定,其行为已经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执行法官遂通过到银行查询被执行人账户流水等方式固定证据材料,并及时向市公安局青原分局移送立案侦查,青原分局于2016年11月18日对廖某进行网上追逃,并于2017年5月13日将被执行人廖某抓捕到案。该院通过拘留、立案侦查、网上追逃、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对“老赖”行为产生强大的震慑。
文/罗兰瑛 刘良杉 记者程爱娣
版权申明及版权保护 赣ICP备09008939号-2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西日报传媒大厦15楼
邮编:330038 电话:0791-86847086 邮箱:jxfazhiwang@163.com
新法制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9 jxlaw.com.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