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中午好 11:18:01
自“七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杭州市司法局创新思路,拓展渠道,整合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普法教育,着力构建普法机构主导,社会力量联动的“四位一体”社会化普法新格局。
一是深化高校协作。积极与在杭高校沟通,深化合作交流,利用校园平台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加强与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合作,开展“法律蒲公英”普法志愿团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宪法宣讲、模拟法庭展演、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受到职工、学生、居民的普遍欢迎。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启动“扫黄打非”志愿者行动,开展版权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与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合作共建,将法学教育优质品牌引入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扎根在学生心中。
二是加强人才招募。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普法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招募熟悉法律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一定宣传策划能力、热衷普法公益事业的专家型人才,组建了由高校法学院教授、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相关单位法制部门负责人等参与的普法讲师团。各地各单位充分利用讲师团的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宪法宣讲、普法服务重点工作、普及新颁法律法规知识等一系列法治讲坛、法制培训、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的普法公益活动。
三是探索政府购买。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与媒体合作。如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开播“开心学法”,收视率高达7.8%;公交移动电视“阿普说法”,周四周五早晚高峰在全市6000多辆公交车上播出,形成了较强的传播力;与浙江图书馆、都市快报“律师来了”合作,在市民学法大讲堂每年组织10余场讲座,培育了一批忠实的“杭州司法”粉丝;向地铁电视公司购买节目时段资源,全市地铁各站台每天播出法治宣传节目视频。鼓励各类企业、文化团体创作和推广法治文创作品,开展文创普法活动,积极为“七五”普法代言,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四是鼓励社会投资。结合普法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区等法治宣传阵地的建设指导力度。余杭区打造全省首个以“宪法”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园——余杭区卧龙浜宪法主题文化园,该文化园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投资近200万元,建设资金由余杭区崇贤街道自筹;拱墅区积极打造法治示范街区——“西塘河台湾美食街普法星光大道”项目。借鉴余杭模式,该局指导协调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让法治元素化有形载体为无形熏陶,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179、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